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大武汉之大,满城皆是大舞台

来源:大舞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长江日报讯 每秒13万人在线抢票,连演4天仍一票难求,“大武汉之夜”《如梦之梦》公益专场吸引6万网友参与抽取赠票。堪比马拉松的8小时大戏《如梦之梦》,对观众而言绝不轻松,

长江日报讯

每秒13万人在线抢票,连演4天仍一票难求,“大武汉之夜”《如梦之梦》公益专场吸引6万网友参与抽取赠票。堪比马拉松的8小时大戏《如梦之梦》,对观众而言绝不轻松,仍然火爆至此。

对观众而言,这是一次“圆梦”之旅;对武汉来说,这则是“来武汉,看好戏”的又一次印证。戏剧,已成为人们审视自我、安放内心的空间。而武汉,正成为全国观众看演出的宝地。

每秒13万人抢票,年轻观众成剧场主力

2013年首演至今,已有20余万名观众走进剧院观看了《如梦之梦》,常常“一票难求”。此次武汉站演出,更是一开票就达到每秒13万人在线抢票。

在央华版《如梦之梦》总监制王可然看来,火爆之根本原因在于,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愿望已经达到一定的阶段。据他估计,在央华戏剧的观众中,18至40岁青年人的比例占到了70%。“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,如果有一个重大的、形成社会话题的作品,就能吸引年轻人关注剧场,从而亲近剧场、进入剧场。”尤其,《如梦之梦》浓缩了赖声川的哲学观和人生体悟,恰好能为年轻观众提供审视自我的机会。

8小时“马拉松式”的超长演出,莲花池等“独一份儿”的舞台设计,以及《盗梦空间》式的观剧体验,都让《如梦之梦》话题不断、热点不断。与此同时,演员阵容也始终是它的亮点之一。此次武汉首演,由许晴、冯宪珍、肖战、张亮、黄璐、闫楠、孔维、葛鑫怡、赵子锌等演出,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关注。

编剧李冰就曾接到好几位朋友的电话,问能否买到话剧《如梦之梦》的票,并再三强调“不介意价格,有票就行”。这让他非常惊讶,静下来思考后,他觉得:“之前有很多明星艺人参加舞台剧的演出,但都没火到这个程度,所以我们不能把它的成功仅仅归结为‘明星效应',它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。”

全国剧迷“跨城”观演,网友助志愿者“圆梦”

4月22日中午,距离“大武汉之夜”《如梦之梦》公益专场演出开场还有两小时,琴台大剧院外就已有大批观众陆续到场。

刘菁铭是武汉理工大学大四的学生,曾多次参与志愿活动。在每秒13万人在线的“抢票大战”中,她没能成功买到票。却意外得知“大武汉”客户端的《如梦之梦》公益专场的活动。并在微博上得到网友助力,一晚上增加了300次抽取机会,从而成为公益活动的“幸运儿”。

西安援鄂护士刘苗平日工作忙碌,4月22日一早下完夜班后,飞奔到武汉。“去年来援汉时,吃到了热干面、小龙虾,路过长江大桥,也看到了黄鹤楼,但很遗憾,当时吃的小龙虾不是武汉本地的,黄鹤楼也没有亮灯,这次我想再去看看,重新体验一下。”

同样远道而来的还有王雯,原计划21日晚从深圳飞到武汉,谁知航班取消。她只能转乘高铁,头一晚只睡了4个小时,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到剧院。虽然肚子很饿,但她无比满足。

《如梦之梦》大武汉之夜公益演出开演,观众给予了最高的热情。长江日报记者贾代腾飞摄

同样“圆梦”的还有武汉的戏剧爱好者。2013年,章先生曾专程去北京,花1760元看了全本《如梦之梦》演出,后来又特意到上海观演。“当时,武汉一些戏剧爱好者会飞到北京等地去看这个剧,就是冲着赖声川和剧本本身去的。”如今《如梦之梦》来到武汉,章先生再次“入梦”,在他看来,除了演员的吸引力,“经过多年演出,《如梦之梦》剧作本身也经过了市场的考验。”

武汉“戏码头”的名头也越叫越响

武汉,自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,如今更是有了“看好戏,到武汉”的美名,此次《如梦之梦》就吸引了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广州等各地观众。

王可然一到武汉,就被琴台大剧院所吸引,“它不仅是体量大,还有一种独特的气场。有这么棒的剧院,几年时间就能培育出一座城市的气质。”据统计,仅在2020年里,琴台大剧院、琴台音乐厅就举办了演出近200场,线上演出更是全年不断。

近几年,武汉“戏码头”的名头也越叫越响。一组数据表明:2018年全国共有9个城市戏曲演出场次超过百场,其中武汉以300场位列北京、杭州和上海之后,成为全国戏曲演出第四活跃的城市。同时,在武汉上演的剧种数量达到18个,同样名列全国第四。

如今,剧院众多、好戏连台,欢乐的儿童剧场,高雅的音乐会,底蕴深厚的传统戏曲……不同的戏剧文化在此姹紫嫣红,开遍武汉这座“戏码头”,让儿童、青年、老人等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地。与此同时,武汉文化演出市场继续对剧场保持着敏感度,这使得武汉做到了从大型、中型到小型、亲子剧场的场馆全系列覆盖,加上汉秀、知音号、现场音乐厅(Livehouse)等新型场馆,无疑是令全国同类城市都会羡慕的配置。

文章来源:《大舞台》 网址: http://www.dwt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423/762.html



上一篇:拉面哥大舞台新落成,迎接五一黄金周,朱之文
下一篇:人气依旧?朱楼村大舞台正式营业,大衣哥一首

大舞台投稿 | 大舞台编辑部| 大舞台版面费 | 大舞台论文发表 | 大舞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大舞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